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温州

跨越40年的温州新春印象

日期:2025-02-16来源: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作者:温州天气预报15天30天

  1983年春节,苍南群众观看布袋木偶表演。

  1985年春节,泰顺儿童放飞自制孔明灯。

  1995年新春,在刘基庙参加春祭的刘基后人“西装革履”的不少。

  2000年春节,这位温州女老板身上是“年味和商味交融”。

  2012年,平阳鳌江举行延续400年的“划大龙”活动。

  2011年元宵节,来自加拿大的欧阳和玛丽在苍南蒲城过节。

  2010年元宵节,泰顺县三魁镇“百家宴”活动中出现“奥特曼”。

  2016年元宵节,苍南蒲城“拔五更”气氛媲美西班牙“奔牛节”。

  2025年元宵节,苍南花灯《金蛇》富有卡通味。

  2025年元宵节,在刘基庙参加春祭活动的民间演员拿着智能手机拍照。

  著名摄影家萧云集几十年如一日,在新春阖家团圆之际坚持跋涉温州城乡,深入年味现场,细心记录岁月的流转,家国的变迁和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碰撞和融合。《文化温州》今推出萧云集纪实摄影作品《跨越40年的温州新春印象》,并配发摄影家崔波评论,以飨受众。

  萧云集这组跨越40年的春节纪实影像,所见证的远不止是一个个春节的瞬间定格,更是一部生动的家国变迁史,也是一部细腻入微的个人命运长卷,每一张照片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记录着百姓日常的点点滴滴。

  从视觉史角度而言,上世纪80年代的照片,构图纯粹质朴,光线柔和且带着岁月的昏黄。画面里有年轻的妈妈们抱着孩子在看布袋木偶戏的表演,身着朴素却整洁的衣物,孩子们满含期待的目光聚焦在舞台上,定格下那个物质不丰裕的年代。这样的画面,以本真的视觉语言,勾勒出上世纪80年代家庭生活的轮廓。

  步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我们也看到萧云集照片在构图与色彩运用上出现了显著变化。构图更加注重人物与环境的融合,一群人整齐划一的场景,不仅体现出生活水平的提升,穿西装也融入家庭生活的时代印记。上世纪90年代百姓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就成为视觉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到了21世纪,科技的迅猛浪潮席卷而来。温州女老板拿着手机分享生意喜悦,摄影师巧妙捕捉这些画面,营造出极具现代感与科技感的视觉盛宴。

  对于个人史而言,这些照片记录了普通家庭中每一个人的成长与变迁。从孩子的茁壮成长到长辈的渐渐老去,从家庭的团聚时刻到新成员的加入,每个个体的命运轨迹在春节这个特殊时刻被串联起来,成为个人记忆中无法磨灭的珍贵宝藏。

  从国家史维度来看,这组照片是国家40年沧桑巨变的生动写照。萧云集以其敏锐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将这些变化一一记录下来,让我们在欣赏照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他的坚持与执着,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这些宝贵的影像资料,更让我们得以通过他的镜头,穿越时空,感受岁月的流转、家国的变迁以及个人命运的起伏。这组跨越40年的春节纪实,注定成为永恒的经典,珍藏在我们民族记忆的深处。

  作者:崔波(作者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策展委员会委员)

  原标题:跨越40年的温州新春印象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