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温州

《凤墅法帖》中的温州书家

日期:2025-04-25来源:温州都市报作者:温州天气预报15天30天

大型断代丛帖《凤墅法帖》是南宋曾宏父据家藏宋人真迹编刻于嘉熙至淳祐年间(1237-1252),分为前帖二十卷、续帖二十卷,另附画帖二卷、题咏二卷,总四十四卷。其内容汇集了两宋时期帝王、名臣、文士的墨迹,涵盖御翰、信札、诗词、制稿等,旨在“类吾宋三百年间书法,自成一家,以传无穷”。原书全帙已佚,仅存宋拓残卷及清人残帖释文十九卷,为研究宋代政治、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文钩沉该丛帖中四位温州书家的墨迹遗存,以窥宋代温州书法艺术之盛况。

王十朋书艺考

王十朋(1112-1171)书法名当世,然传世真迹只有《宠示帖》。书法圆熟遒劲,师法苏东坡,又兼具黄庭坚之纵横肆恣,展现出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刘园集帖》中刻有王十朋《华严寺有感》诗,未见于《王十朋全集》,真赝尚待考证。《凤墅法帖》卷第三(自首行至十一幅皆阙),有王十朋《与宫使舍人书》行书。孙诒让《温州经籍志外编》卷下:宋李知己《永嘉集》条下据汉阳叶先诜所抄《释文》录云:“宋曾宏父凤墅法帖卷三,刻有王梅溪书札一帖,末云:‘十朋顿首再拜上启宫使舍人台座。'不知与何人书也。云:'《永嘉集》首以谢康乐诗,中有杨公济《百咏》,亦可以略见敝乡风物,聊资途中观览’云云。据此则《永嘉集》,盖专收题咏诗词,梅溪书中不纪编集姓名,其为黄本、李本无可考矣。"此书札未见于《王十朋全集》,当补。又《凤墅法帖》卷第五收清江三刘帖,收有刘敞、刘攽行书多种,王十朋《跋二刘帖》:"二刘先生直谅多闻,如西京子政、歆辈不足多也。敬观心画,如见伟人。丁亥十二月书。"此乃王十朋作于乾道三年(1167)十二月,为研究王十朋书学观念及《凤墅帖》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王十朋《华严寺有感》诗

木待问书迹实证

木待问(1140-1211)工于书法,其最显赫的书法业绩是乾道年间供职秘阁时,曾为省中诸景“蓬峦”“鹤砌”“穿鞠迳”“迎曦”“采良”“茹芝”“涤砚涧”“灌缨”“射圃”“延门”“绎志”等十一处手书题写牌、榜,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包括米友仁、范成大等在内的所有题写者,堪称南宋题榜书法的集大成者。遗憾的是木待问传世书迹,仅有一见,那就是《凤墅法帖》卷十五“南渡续魁帖”中所摹刻的《谦施帖》。从其行中兼楷的用笔、稳中见媚的结体中,而能上溯魏、晋,自属可贵。此文曾以《谦施帖》之名传世,然"谦施"之前有“春间"二字,当名《春间帖》为确,全书多有漫漶,难以辩认,故全文末见刊布,现特全文照录。文云:“春间谦施报以真翰,慰藉甚宠,罙剧感悰。待问赋分蹇薄,所向跋疐。此怀百禄,族闻处地。旨挥即上祠请,还舍俟报。君梦朕渥,终畀名藩,是皆正人当路,轸念痼滞,假以馀论,必欲使之毫发自见,于世感激,何以今云。第待问以溽暑中往返恶溪,病躯支离,重有手足不戚,愁绪满前,日就衰悴,岂堪更冒民社之寄?况宣城苦潦,早复仍之,郡计一空,民力未裕,正须材具敏给者临之,始克胜任。顾如孱琐,使之承乏,必致败事。已力控免,再伸香火之请。未执专书以谢,推挽之赐,先此禀布万一。伏丐台亮,右谨具呈。中大夫木待问剳子。"时为绍熙四年(1193)“春间”,木待问时任宁国知府(宣城为其治所)所撰。《全宋文》未收,当补。

木待问《春间帖》

许及之翰墨管窥

许及之(1141-1209)作为木待问姻亲,同为鄱阳洪氏兄弟的女婿。其《题所藏二修禊帖后》诗云:"昭陵脱手已非真,石本流传喜似人。澹墨似肥浓似瘦,骊黄不见见精神。"首次将书法笔墨与禅宗"见性"观念相勾连,预示南宋书学理论的内向转型,可见其书学修养之深。曾为西湖雷峰山顶题“无尽意阁”“娱客轩”扁额,还应亲友之请题“双莲”“溪堂”“湖山隐居”等扁榜,可见其书法水平造诣之深。故其诗有"久知铁为研,更以心自鞭。矧古传毛颖,端合遗陈玄。落笔看余万,斗酒须十千"之句,诗作"久知铁为研,更以心自鞭"之句,足见其对书艺之执着追求。《凤墅法帖》中也收有其《与察院台座书》,原拓亦佚,幸《凤墅释文》录有全文:"及之复归卿列,无补平反。忽奉误恩,擢贰宗伯。自揣不称,人其谓何?庇赉所加,祇深悚惧,方具控免,未敢敬诣屏下,一纸姑为执事者之容,恭乞委照。右谨具呈察院台座。五月日,朝散大夫、赐绯鱼袋许及之札子。"宋代察院属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许及之呈递察院,循例报备升迁合规程序。"宗伯”,宋代借指礼部尚书,此处“擢贰”即提为副职,应为提拔为礼部侍郎。故劄子写于庆元元年(1195)其升任礼部侍郎时。此札展现了作者在升迁后的自谦态度与政治处境,反映其在高位时的谨慎心态。嘉泰二年(1202年)升任参知政事(副相)。

徐谊遗墨辑补

徐谊(1144-1208)与陈傅良、叶适并称南宋"场屋三温人",为平阳学派代表人物。其《仰恃炤眷帖》行书见于付梅《凤墅法帖笺证》(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可补《全宋文》之阙。作为平阳学统的集大成者,这件新发现的墨迹不仅是书法艺术的遗珍,更为研究浙南理学传播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其笔法中蕴含的"心学"意趣值得深入探讨。

通过《凤墅法帖》残存墨迹的系统整理,可见温州书家群体在南宋书坛的独特贡献:王十朋的苏黄传承、木待问的题榜实践、许及之的诗书互证、徐谊的理学书风,共同构建起浙南地域书法的多元景观。这些墨迹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解读南宋政治文化生态的密钥,为重写宋代区域书法史提供了坚实实证,更折射出永嘉学派的文化影响力。

来源:温州大典

原标题:《凤墅法帖》中的温州书家

作者:潘猛补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