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龙港市的新居装修现场,温州世为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儒辉,正在查看装修进度,联系装修所需的材料商,同时他又不时通过电话协调工厂订单。新年以来,由于外贸客户订单激增,以服务出口客户为导向的世为包装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加班加点抓生产……
对于这位广东茂名籍企业家而言,在温州购置新家不仅是生活上的里程碑,更是他在温州创业十多年来“扎下深根”的决心。
从工地学徒到维保“掌舵人”
1982年出生的何儒辉,人生轨迹充满奋斗底色。2002年高中毕业后,他便在老家做起了农副产品生意。当时没有发达的电商,更没有直播带货,何儒辉充其量就是当地的一名小商贩,再加上刚步入社会,还是生意场上的一名“小白”,任他起早贪黑地干,也难以赚到钱。后来何儒辉辗转广州摆地摊、做工地小工,被烈日晒得黝黑的皮肤记录着当时的艰辛,“而且自己还看不到未来。”何儒辉说。
为掌握一门技术,保障自己的未来能衣食无忧,2004年何儒辉只身进入东莞一家机械厂当学徒。师傅告诉他,“要想学好技术,就必须把要做的事情做好。”
做学徒的第一件事是给机械设备支架的焊接口和铁锈进行打磨,一天12个小时下来,身上汗水粘着打磨下来的铁锈,让人整天灰头土脸,而且时间一长,身上还容易长痱子,奇痒难当。此外,尽管当时厂里有一定的防护措施,但长时间在砂轮打磨声的影响下,两只耳朵还是难免时常出现耳鸣现象。
尽管当时每月的工资只有280元,为了能学到师傅的技术,何儒辉咬牙坚持了下来,并暗下决心,把师傅的“训话”进行了深化:“要想学到技术,必须把每件事做到极致。”他对自己打磨的每一处细节都格外用心,因此也深受师傅赞赏。后来到学车床、铣床和电焊等真正技术时,何儒辉不懂就问,师傅都不厌其烦,手把手将技术教给了何儒辉。
三年的学徒生活磨砺,何儒辉精通了机械制造的全部流程,学成后被东莞那家机械厂派往全国各大城市做售后维保,由于技术过硬,机械厂一旦遇到客户维保问题,基本都会派何儒辉过去,那段时间,何儒辉几乎成了机械厂售后维保的技术“掌舵人”。
从承接订单到创新破局
2006年,何儒辉被派往义乌从事设备售后的运维工作,在琳琅满目的中国小商品城里,嗅到了印刷包装行业的商机。2010年,他毅然辞去东莞机械厂售后工作,转行做起了印刷业务。“刚开始的时候,主要从事承接印刷包装的订单。”何儒辉说,自己会将接到的订单拿到“中国印刷城”的龙港印刷企业来加工。
随着时间的推移,承接的印刷包装订单也慢慢多了起来。然而,由于自身的管理经验不足,“将订单交给他人企业来加工,经常会出现包装开胶、开裂等问题而遭遇客户投诉。”何儒辉回忆,为此,他只能连夜返工,给客户以“交代”。“要想将印刷包装做成长期的生意,就必须自己建厂。”2013年,经过对投资环境和产业配套等多方综合考量,何儒辉选择落户龙港,成立温州世为包装有限公司。
创业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非常艰难,“刚建厂的两三年时间里,世为包装的年订单也就三四百万元。”何儒辉说,与在义乌接订单时的数量相当,只能解决企业的“温饱”问题,增加订单成为何儒辉创业的头等大事。
转机来自对客户痛点的极致回应。2018年,某文具龙头企业为应对海外“限塑令”,将文具外包装改为纸质替代品,但是,这种纸包装存在多层折叠,无法采用机械化生产,只能采用手工。手工包装效率低、成本高,还经常因产能问题延误交货,因此客户希望世为包装能协助技术攻关,实现机械化生产。
接到任务后的何儒辉,带领团队驻扎进客户指定的印刷包装机械厂,对原有纸包装折叠方式进行重新设计,机械厂配合设备改进,“不行就再改进,反反复复历经4个月、超10次的改版。”何儒辉说,自己懂印刷机械技术,最终成功协助机械厂研发出符合客户要求的自动化生产线,将日产能从人均5000件提升至4万多件,帮助客户降低了70%的成本。
“起初机械厂的师傅们怕麻烦而嫌弃我们,后来也是被我们的‘死磕’精神所打动。”何儒辉说,如今,那家机械厂不仅成为了他长期合作的客户,还经常会向其他客户介绍世为包装,找其协助完成印刷包装机械的创新任务。
这类为客户提供创新“疑难”解决方案,成为世为包装赢得众多外贸客户的法宝。如今,世为包装已为多家文具头部企业提供长期性创新解决方案,实现与包括得力、阳光天使和青竹等行业巨头在内的近100家企业的战略合作,每年订单量已是初创期的10倍以上,产品通过外贸企业间接出口占比超80%,成为服务外贸企业的印刷包装领航企业之一。
逆势扩张,此心安处是吾乡
2020年开始的三年新冠疫情,成为各行各业的一时困境,印刷行业也是如此。在业务放缓的时期,何儒辉开始思考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疫情过后,行业一定有一个爆发期。”为使企业能在后疫情时代,抓住发展期窗口期,2022年,何儒辉逆势投入1000多万元,采购德国海德堡6色印刷机等设备,以全面升级企业印刷质量。
“这套设备从下单到安装,足足用了半年的时间。”何儒辉说,如果当时不采取行动的话,也许今天的世为包装产能依然还很落后。先进的新设备对印刷色差控制和薄纸工艺有了质的突破,客户的复购率也得到了明显提升。目前公司固定资产达1300万元,近三年来产值稳步增长。设备的更新,也为何儒辉未来拓展市场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站在龙港新家的落地窗前,何儒辉的家人已在此团聚——父母、妻儿、兄弟等十余名亲属相继迁居温州,其中女儿的户口也落户到了温州。
从粤西小城到东海之滨,这位新温州人用12年诠释了“技术立身”的实业精神,更印证着温州作为创业热土的包容与机遇。
“温州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更是创业者的福地。”何儒辉说,面对当今AI技术和电商浪潮,世为包装正扎根温州,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同时,开始布局阿里国际站与短视频营销,将文具、保健品包装业务线上化,为更多客户提供印刷包装创新解决方案。
原标题:“明月何曾是两乡”一位粤商在温州的扎根之路
记者胡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