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温州模式”背景下,温州国资国企的定位和功能不断调整,逐步从传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者,向战略性产业引导者、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者和区域经济协同推动者拓展。
尤其是在过去五年,温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持续深化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国企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优化调整发展方向,有力推动市属国企成为温州基础性、保障性、战略性产业领域的中坚核心力量,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卓越贡献。
聚焦主责主业,夯实发展根基
在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温州市国资国企锚定“聚焦主业、做强实业”方向,以一系列创新实践夯实国有经济发展根基。
市工业与能源集团旗下快鹿公司率先破局,以创新驱动和技术革新为双轮,在粮食加工全产业链实现跨越式升级。凭借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快鹿成功中标鹿城区粮食加工厂项目,规划建设储量2000吨的恒温仓储,引入数字化检测技术确保品质管控。同时,拿下中国邮政集团“亿元级”大米采购订单,并与本地农户共建千亩优质粮种植基地,积极打造“种植—仓储—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闭环。在生产制造环节,快鹿通过七条全自动包装线改造、智能设备升级,结合工业5G、ERP系统贯通与“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建成食品安全追溯全覆盖的“阳光工厂”。其打造的冷链物流枢纽已形成年处理8000吨农产品规模,年营收突破1亿元,加速迈向现代化食品产业集团。
市现代集团则聚焦民生领域,以创新业态重塑消费场景。今年3月,现代菜篮子新田园农贸市场内的“菜家功”服务专区正式开业,以“现购现烹+即时配送”的创新模式引发市民关注。市民不仅可以在此专区获得代烧服务,还能选择儿童营养套餐、老人餐等定制化菜单,甚至可预约私厨上门。
在生鲜电商、社区团购冲击下,市现代集团深耕核心产业链条,做精做强主营板块业务。市现代集团所属菜篮子集团负责人介绍,计划将“菜家功”这一模式复制到菜篮子各个市场,深入市区各个社区,“我们要让菜篮子的每个菜市场都长出一个‘社区厨房’,成为解决一日三餐、连接邻里关系的城市驿站。”
当前,温州国资国企通过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明确各集团核心主业和培育主业,推动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并以“合并同类项”方式盘活资金,优先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实干实绩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答卷。
延伸关联产业,挖掘发展潜力
在核心主业上精耕细作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国企意识到要延伸布局关联产业,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同生共息,从而实现自身的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
今年2月,市国投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温州国投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对浙江宏丰铜箔有限公司项目的直接投资,成为公司布局温州新能源重点产业的又一有力举措。
宏丰铜箔是上市公司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从事高端铜箔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控股子公司,专注于新能源电池、PCB领域的铜合金新材料研发,是我市唯一一家新能源铜箔材料生产企业,被列为市委市政府“强城行动”三年计划清单中大工业投资强基强链工程。
针对此番注资,市国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东佐说,“持续锚定温州产业战略方向,进一步深耕细挖产业链相关项目,做大做强国有基金投资版图,市国投公司作为市属国资国企改革构建的‘大国投’平台责无旁贷。”
市铁投集团也加快了轨道关联产业的培育,积极引进中国中车、中国通号、中兴通讯等头部企业,培育打造集研发、制造、维保、开发一体的轨道关联产业,成功培育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推动10类轨道装备本土化生产,有力带动温州轨道关联产业发展。目前,装备研发和制造业务实现年产值1.6亿元,运营维保业务成功走出温州、延伸海外。2024年,中铁通轨道运营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6亿元,净利润2882万元。
“我们将坚持经营创收,突出产业培育硬核支撑。全面树立市场化理念,推进发展一批立足行业优势、支撑主营业务发展的轨道关联产业,推动企业市场化转型。依托资产资源优势,打好资产‘做大总量、盘活存量、拓展增量’组合拳,重点推进TOD综合开发,大力实施轨道交通+新型城镇化战略,进一步增长营收、扩大实力。”市铁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三平说。
布局新兴产业,抢占发展高地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温州国资国企正以“敢为天下先”的温商精神,争先抢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在新兴产业蓝海中开辟出一条特色发展路径,力争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优势。
近年来,市工业与能源集团持续深化与中广核、华润、华能、青山等央企、世界500强、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在能源开发领域已驶入快车道。全省近十年来投产的首个大容量高参数高效清洁煤电项目——乐清电厂三期工程两台百万机组提前建成投产,新增年发电量可满足400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需求;浙江三澳核电项目一期建设稳步推进,二期3号、4号机组于2024年8月获得国家核准;参与泰顺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填补浙南同类项目空白;参与市域外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有望实现我市国资跨市域开拓大型能源项目零的突破……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用后,将助力温州构建“核风光水蓄氢储”新能源全产业链,打造全国最大新能源“插线板”,培育新兴主导产业万亿级产业集群。
不仅在新能源领域,近年来,温州国资国企布局新兴产业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数字经济赛道,市工业与能源集团挂牌成立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致力于打造“算力+算法+数据”融合的一体化底座;在低空经济板块,市铁投集团着手推进无人机智能巡检一体化平台项目落地,这也是国内低空经济在轨道行业的首次深度应用;在生物医药领域,市国投公司设立的温州瑞力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已投资6家拟落地温州的医疗科技企业,投资总额约2.7亿元……这种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的深度融合,使国资平台既发挥了投资引领作用,又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
站上新发展阶段的起点,温州国资国企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继续勇当排头兵。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资本布局结构,必将走出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国企转型新路径,为聚焦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从“幕后支撑”到“主动引领” 勇当产业转型升级排头兵
记者柯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