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人管厨房叫“镬灶间”。因为旧时人们家里用的锅具大多是铁镬,所以温州人也称灶台为“镬灶”;与很多方言一样,温州话也把庭院或家中那些带专属功能的空间称为“间”,如前间(中堂)、猪栏间、镬灶间等。“镬灶间”,三个字,一幅画,画里是悠悠岁月和人间烟火。寻常百姓家,没有钟鼓馔玉,锅碗瓢盆发出的碰撞声即是最美的“生活交响乐”。
“镬”,《广韵》胡郭切。温州话音[ho212],同音字有“学、乏、罚、活、滑”等。现在的孩子已很少会用温州话说“镬”字,一是因为“镬”是一个阳入声字,只学过现代汉语拼音的孩子对入声的发音存在一定的困难;二是因为现代家庭用的大多是“电饭锅”“不粘锅”“高压锅”之类的现代化炊具,已很少用铁镬,所以跟镬有关的词汇也越发淡出年轻人的“词库”了,如饭镬、镬?、镬戳、镬刷、镬唇、镬臀等等。
“民以食为天”,灶自然是一个家庭最核心的基础建设。旧时人们家里砌灶开火可都是需要选良辰吉日的,所以很多跟镬灶有关的民间信俗和方言辞藻层出不穷,活色生香。
“灶王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厨房神祇,负责家庭的饮食和用火安全,温州人就称之为“镬灶佛”。农历腊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温州话俗称“廿四夜”,也是祭灶日。民间传说这天“镬灶佛”会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户主功过,让玉帝定夺对这户人家的奖惩。都说“镬灶佛”生性正直,在向玉皇大帝汇报时从来都是如实禀报,他又深知人间疾苦,从不妄加诽谤为难百姓,所以有条俚语叫“镬灶佛上天——直直报”。俚语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引申义,这句俚语在温州话中也用来比喻某人在汇报、传达某件事时没有分寸感;人们把“镬灶佛”视为家中最大的神,也派生出另外一句俚语叫作“屋里除爻镬灶佛我最大”,可见再自大的人,在其心目中也会敬畏“镬灶佛”。连常在灶台出没的灶马(灶螽或灶蟋),也沾了仙气被人们尊为灶王爷的坐骑,叫作“镬灶佛鸡儿”或“佝背蟋(温州话音血)”。
红红火火的“镬灶”是一个家庭安居的象征。反之,温州有句俚语叫“镬灶打脚肚里走”,常比喻那些居无定所,食无定餐的人,如“匄人(嫁人)覅匄打赌人,镬灶打脚肚里走。”此外还有“镬灶脚朝天”“镬灶头儿挈起爻”“镬灶洞里猫儿走出”等俚语形容某人家里已无生机。
“镬灶”通常是一里一外双眼的,分开以控制不同的火力来同时烧饭做菜,也称为“底镬”和“外镬”。所以有俚语叫作“开底镬,眙外镬。”,比喻那些贪婪之人;还有一句叫“外镬打卵卵,底镬煮点心。”形容客人来了主人热情招待的场景。“卵”即蛋,温州话里多用“卵”少用“蛋”字,这里读[la?33],跟“心”[sa?33]押韵。
柴米油盐终究是件很私人的事,同时又是一个大家庭最需要融合的事。跟“镬灶”有关的俚语还有很多,如:“一家人两个镬灶头儿”,比喻某个家庭不和谐,还有“镬灶后容不得两姓人”等。有意思的是,偶尔有两人发生争吵时,常会冒出一句:“我亦冇走你啦镬里兜饭吃!”,意思是“我又没吃你的饭,不用看你脸色!”
温州话称灶面为“镬灶额头”,这是至今还在沿用的一个温州话特征词。如“你把碗洗爻道,覅顿镬灶额头(你把碗洗了,别放在灶面上)”“镬灶额头着理起清水”(灶面上要整理得干干净净)等。
说了“镬灶”,说说“庎庋”,因为它是“镬灶间”里的主要大件之一。“庎”,《集韵》居拜切,音介。所以庋食器也。或作楐;“庋”,《集韵》庋阁藏食物。“庎庋”也称“楐庋”。“庎庋”一词已很生僻,连同物件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因为音义相通,所以今人称“庎橱”“格橱”也无可厚非。“庎庋”一词也充分证明了温州话与古汉语的渊源。为了更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下文统一采用“庎橱”。
“庎橱”作为旧时人们储存、搁置食物的橱柜,也就等同现代人所用的冰箱。看似极其普通的一件器物,却也承载着许多生活礼仪和人情世故。
温州有俚语叫作“覅开别人啦庎橱门,覅掀别人啦饭罩?”,警告外人勿随意翻找主人家的储物空间,否则被视为失礼,甚至暗含“探人贫富”的冒犯。这也是祖祖辈辈留下的规矩,以现代人的语法来说,相当于“别人啦嘅冰箱覅懵开”。冰箱就是家庭日记,里面可能藏着诸多家庭细节(如过期食品、备用食材、特殊药品等),在没得到主人的同意随便开别人家里的冰箱也就相当于乱翻别人的日记。这种忌讳看似俗套,却有其特定的文化逻辑:传统家庭中,“庎橱”的储备量直接反映家境,若被外人看了可能暴露经济困窘。此外,平常百姓过日子自然要精打细算,“当家人”一日三餐自有安排,即使是客人来了,也会“有菜莫全端,庋里留三分”。这一句表面指待客时不必将所有菜肴一次端出,实则隐喻“保留余地”,既避免客人因主人过度铺张而拘谨,也备不时之需。“留三分”体现传统处世哲学中的“中庸”思想。类似说法有“饭吃七分饱,话留三分好”等,均强调“尊重边界,保留体面”的处世原则。
此外还有“庎橱里嘅冷饭——冷暖自知”“你庎橱里有几个碗我也晓得”等俚语。当“庎橱”一词被赋予“隐私”义后,一些新生俚语也随之衍生。比如温州人发现别人裤子拉链没拉上时,就会隐晦提醒:“你庎橱门开搭爻罢!”对方自然会心领神会转身拉上。方言在流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种意思,比如“庎橱门开爻”被用于比喻某人酒后狂吐,所有“菜”都“端”出来了,这种形象的比喻往往令人捧腹大笑;温州还有一句很有画面感的俚语叫“庎橱底捉老鼠——碍手碍脚”。试想下,在满是盘碗的“庎橱”里去抓老鼠,岂不把盘碗都砸个稀巴烂?此时,“庎橱底”又被赋予“空间狭小、行动不便”之义;此外,还有“庎橱角嘅配(菜)——陈过陈”,比喻某些事物或人处于不被关注、难以出头的状态;“庎橱当戏台——唱不出大戏”将“庎橱”比喻成戏台,意思是在小的、有限的空间或条件下,难以有大的作为或成就;“新庎橱,旧盘碗”比喻人或事物面子上好看,里子很糟糕;“庎橱上雕花”常比喻某些人总喜欢做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镬灶间”里的俚语数不胜数,妙趣横生。这些温州俚语往往是“话粗理不粗”,记录的不仅仅是寻常百姓家的小生活,也往往蕴含着哲理。传承好方言俚语,也是传承好先人的生活大智慧。
供稿:温州日报
原标题:镬灶间里的家长“俚”短
记者杨冰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