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温州

如何建好一个园、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政协委员亮出这些“金点子”

日期:2025-04-25来源:温州商学院作者:温州人力资源网

近日召开的市政协十二届二十一次常委会议,围绕“推进园博园建设全力办好园博盛会”开展专题议政性协商。与会政协委员围绕园博园建设、园博会举办、园博园后期运营等建言献策。

园博会是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且最具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展会,每两年一届,自1997年首届在大连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4届。2023年,温州成功申办第十五届园博会。

园博园计划今年底开园

园博园是园博会的重要举办场地。本届园博会按照“城中建园、城园一体”的要求,将园博园选址在温州中心城区高铁新城核心区域,总面积约230公顷,距离高铁站、轨道交通S1线仅1公里。

温州园博园由程泰宁院士、李永红大师领衔的国内设计联合体规划设计,形成“两园三环一带”的空间布局,构建“1+34+6”的展园体系(1个中国园林经典主题园+34个城市展园+6个主题展区)和“一阁一堂两馆十二景”的标志性景观节点。目前,34个城市展园邀展已圆满完成,包括11个国际城市展园、12个省市城市展园、11个省内城市展园。

园博园正在紧张建设中,将全面融入园林和建筑行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目前,园博园的主要建筑桩基施工已基本完成,按计划,园博园将于今年底建成。

园博会明年4月至7月举办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园博会将于2026年4月至7月举行,主题为“诗画山海·共享绿色生活”,举全市之力打造成一场具有“世界风采、中国风韵、浙江元素、温州特色”的国际性园林盛会。就此,市政协于今年2月成立专题课题组,深入项目实地、访查建设一线,调研园博园建设推进过程中出现问题与难点,并发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本届园博会全力打造“一园多点、全城园博”体系。据悉,全市已申报分会场13个、特色博览点N个,其中鹿城公园城市、龙湾区公共环境艺术、洞头海上花园等分会场已进入实施阶段。

市政协委员、瓯海区政协主席金衍光

推进“三园协同”发展,打造“全域富美”样板

以“三园协同”发展为支点,撬动生态增值、产业升级、民生提质,是西部富美的核心命题。

一要以产城融合筑牢“城园共生”基底。构建三园(园博园、植物园、动物园)无缝衔接的立体发展框架。加速推进西部片区“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

二要以文化赋能激活“园城融合”动能。构建“非遗活化+场景再造”全产业链生态圈。在三园设置“山水诗路”光影艺术装置,策划光影瓯越夜游体系。

三要以节会经济构建“长效运营”生态。打造“会展+生态+人才”可持续发展闭环,构建全周期运营体系,引进园林智能装备等前沿产业。

市政协常委、市水利局副局长吕庆雷

借园博会之势,助力提升温州对外开放能级

园博会将助力我市打造“游购一体化”生态体系,是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契机。

首先,发挥侨乡优势扩大园博会的宣传。在聘任首批“温州园博会国际招展(招商)大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海外侨胞人脉资源,带动更多海内外友人亲临温州感受园博会盛况。

其次,整合文旅资源提升“留”量。将园博会与周边景区串联,吸引过境游客延长停留并充分发挥温州龙湾国际机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优势。

再者,赋能平台升级促进消费。在园博园内设跨境电商体验馆、进口商品直销区,以及直接链接综保区的全球商品资源,实现展销一体化。

市政协委员、市文广旅局副局长李方喜

凸显特色文化,打造国际化鲜明的“文化园博”

园博园须在体现温州文化辨识度、彰显侨乡的国际化元素、增加游客体验性等方面下工夫。

首先,锚定5A景区目标,打造城区旅游“首游地”。在设计与建设方面充分考虑,让园博园成为外地游客来温旅游的“首游地”,推动建设“市区缺乏5A级景区”。

其次,提升园博园文化辨识度,成为彰显瓯越文化新高地。与打造“世界美食之都”相结合,融入温州“文化符号”或是温州非遗代表性项目。

再者,增强游客体验性,打造沉浸式旅游先行地。面向青少年儿童,利用现代科技打造体验项目,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温州历史与文化。

市政协委员,省亚作所副所长、浙南林科院常务副院长郑坚

借助区域生态资源优势,将园博园打造成特色植物园

温州应将园博园打造成“科研为核、科普为翼、生态筑基、文旅赋能”四位一体的华东滨海特色植物园。

一要聚焦区域特色,打造东南沿海植物基因库。借机建设华东野生植物保护中心、重要类群全球种质资源库、华东沿海植物基因库,为植物育种和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支撑。

二要科研科普并重,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模式。构建融物种保育、科研创新、公众教育、生态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三要AI+数智赋能,打造未来植物园新范式。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搭建智慧科研平台,开发虚拟植物博物馆等互动式科普项目。

市政协委员、市新闻传媒中心副主任(副总编辑)林宇

多维度赋能“金名片”,助力园博会永不落幕

温州应打造一场众志成城、精彩纷呈、永不落幕的园博会。

一要画好一张像,多维赋能展园博风采。要画出一张既有国际范又有温州味的“立体画像”,多维赋能园博园建设、招商、运营等环节。

二要聚拢一群人,分层出击创全民盛会。借势“文化灯塔”引名人,“名人一带头,流量不用愁”。引入电竞等业态,推动园博会转型成为全民节日。

三要激活一盘棋,全域联动助园博会永不落幕。跳出“一时一地”局限,让一批展会落地生根,实现长效价值。定期举办“全球全国(温州人)相亲大会”,促进人才、资本、技术回流。

市政协委员、温州设计控股集团总建筑师项志峰

在“后园博”时代,园博园片区需这样发展

园博园片区应在会后结合城市可持续运营要求进行提升改造。

一要“三园”建设与运营统一,打破部门分管壁垒,以最节约的空间发挥最大的效能。

二要以“三园”为绿心游憩核,整体构建郭、瞿、潘(郭溪、瞿溪、潘桥街道)蓝绿交融、景村和美的文旅样板城。

三要紧抓消费时代趋势,植入“文创+”“演艺+”“商贸+”“康养+”“研学+”等复合业态,供给个性化、差异化文旅产品,深挖瓯越文化、塘河文化特色。

四要依托温州园博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后园博园”的综合开发利用,引入合作方,分板块市场化运作。

瓯海区政协委员、温州设计集团园林景观院规划所所长李超

借助园博园建设契机,提升周边片区城乡风貌

抢抓园博园建设的契机,辐射推动周边片区振兴,实现温州城市风貌品质升级。

一要亮化片区空间风貌。划定园博园风貌影响区,将园博会各会场周边1公里区域纳入其中,按省级风貌样板区标准建设;围绕园博园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绿道慢行系统。

二要活化片区生活品质。做精“文化融入”,将园博元素融入周边社区和村庄,打造连续的文化游赏空间;将部分园博园特色活动和户外展览复制到周边社区公共空间。

三要强化风貌建设保障。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后续运营需求。推广全民参与机制,探索多元资金保障。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副秘书长叶朝胜

高质量运营后园博时代,需要这些长效机制

后园博时代更应注重高质量发展。

一要以会兴业,激活园区发展动能。持续引入重要会议与文化活动,形成“会展+文旅”融合品牌。

二要以共建护绿,创新生态治理模式。构建“专业养护+社会参与”管护体系。

三要以配套聚人,构建全域服务体系。布局人才公寓、青创社区,吸引年轻人集聚。

四要以教育为媒,激活社会公益价值。将园博园打造为全民生态教育实践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五要提供政策支持,建立长效财政补贴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对园博园日常维护等给予资金支持。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如何建好一个园、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政协委员亮出这些“金点子”

记者俊杰/文舒菡/摄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