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是一把时间标尺,也是一个发展刻度。
五年前,温州法院探索破产审判之路,成立了全国首个地市级破产法庭。其间,温州破产法庭首创公职管理人制度,办结全国首例“类个人破产”案,建立健全内部审判机制,优化协同处置外部环境,推动破产审判工作走在前列。
昨天,温州法院破产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0年至2024年工作情况,并发布全市法院企业破产审判和个人债务集中清理(类个人破产)典型案例。
五年成绩,数据说话
让“破产”成为困境企业、个人的更优选
五年来,温州法院受理破产案件3719件,审结3840件,收结案总数均居全省第一。温州破产法庭受理破产案件1049件,审结970件,收结案数均居全省中级人民法院第一。通过破产审判,温州法院促使3600余家企业依法有序退出市场,同时,通过重整、和解挽救企业157家,盘活企业账面资产220.83亿元,化解不良贷款679.76亿元。
在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方面,温州法院五年来共受理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案件1052件,审结833件,涉及执行案件4565件,涉债务总额40.57亿元,涉及债权人4054户。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平阳法院办结了全国首例具备个人破产实质功能的个债清理案件,实现了个人债务清理制度的首次“破冰”。
府院联动+数字化改革
为破产难题提供优质思路
温州法院通过府院联动机制,在实操难题、打击逃废债等领域同频共振、良性互动、优势互补、效能叠加,助推破产审判进入快车道。其间,温州中院相继出台7份府院联席会议纪要,单独或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出台16份规范性文件,内容涵盖公职管理人、金融机构配套服务等,细化部门职责、强化协作配合。特别是2024年,初旭公司重整案通过运用“预重整转重整”模式,引进“假马投资人”,力保上下游产业链生产线不停、供应链不断,化解4.5亿余元债务危机,妥善安置员工近200人,保障经销商、加盟商、供应商等60余家关联企业正常经营。
在数字化改革方面,温州法院探索建立“信息技术+破产审判”新模式。瑞安法院研发的“破产智审”平台,推动法官、债权人、管理人及政府协作部门在线上同台办案,实现案件进度节点化、债权人会议网络化、资金流转透明化。通过这一平台,温州法院已录入3719件破产案件,办结3840件,管理人可线上核查96项破产企业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和全流程在线办理。
为小微企业“定制”保护方案
探索经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针对小微企业占比高的温州市场经济情况,结合小微企业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合一等特点,温州法院“量身定制”小微企业破产保护方案。“简易重整程序”“快速和解机制”等创新举措,大幅缩短审理周期,降低企业重整成本。
五年来,温州破产法庭共挽救小微企业72家,涉及债务总额45.6亿元,为小微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当前,温州破产法庭在案件办理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温州经验”,先后得到全国政协、央行、最高人民法院等肯定。下一步,温州法院将充分发挥破产审判“有效拯救”和“有序出清”的积极作用,为温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破产司法保障。
原标题:温州法院破产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昨召开
看温州破产审判“乘风破浪”这五年
记者张琳通讯员胡丽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