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踏两省,两村零距离。记者 魏志阳 摄
在浙赣交界的群山之间,有一条并不起眼的小路,一头是浙江省常山县球川镇,另一头是江西省玉山县双明镇。这条路正好连接起两个小镇,也串起了两地百姓的日常往来,还成了双明镇一些老人的“跨省就餐之路”。
79岁的叶乃清就住在双明镇梨园村,是这条跨省路的常客。中午时分,他带上身份证,拉上62岁的老邻居李义发,往小路那一头的球川镇“幸福食堂”走去。
去年,球川镇“幸福食堂”正式向双明镇60岁以上老人开放,成了两地共享的“跨省食堂”。双明镇老人与球川镇老人享受同等用餐补贴:80岁以上每餐1元,70岁至79岁每餐2元,60岁至69岁每餐4元,差额部分由双明镇补贴。
步行10多分钟后,他们走进食堂。
江西双明镇梨园村村民叶乃清(左一)和李义发(右一)结伴来浙江球川镇“跨省食堂”就餐。记者魏志阳 摄
黄豆炖猪脚、红烧土豆、辣椒炒肉……饭菜香气扑鼻而来,窗口已经排起长队。出示身份证登记了信息,俩人就去排队打餐。
叶乃清熟门熟路地登记、取餐、找位子,李义发则第一次来,一边尝着菜,一边感叹:“真没想到,这么便宜,味道还挺好!”
叶乃清79岁,李义发62岁。算一算,两位老人每餐只要花2元和4元。“明年我吃饭只要1元了。”叶乃清笑呵呵地说,这比自己在家做饭省心多了。
同等政策、同桌共餐、同享实惠。环顾食堂,球川镇老人和双明镇老人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大家口味差不多,我们做饭也更省事。”食堂负责人张芝辉介绍,食堂用的青辣椒、辣椒酱很多就来自常山县白石镇草坪村和玉山县岩瑞镇太平村共建的“辣椒共富果园”。
这是另一条“共富之路”。两村虽属两省,却因辣椒联结到一起。200多亩的辣椒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光,串串青椒挂满枝头,分外可爱。
江西省玉山县岩瑞镇太平村67岁的郏春仙(右)头戴草帽在浙江省常山县白石镇草坪村辣椒基地采摘辣椒。记者魏志阳 摄
67岁的郏春仙是太平村人,每天早上戴上草帽,穿过省界,来到草坪村的大棚里采摘辣椒。十分钟的路程,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却跨越了省界。“我们几个人一起干,每人一年有两万多收入,不出远门,还能照顾家。”她笑着说。
这个共富果园,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还让两个村集体每年增收50万元,带动两个镇3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每年增收2万元。更难得的是,两地还共同打造了一个辣椒酱品牌——“草坪红”,尝试走市场化之路。
从“一餐热饭”到“一串辣椒”,浙赣边界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产业相融的共富答卷还在持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