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盘基风大小雨”“大荆村无雨微风”“观音礁村无雨风小”……7月8日21时25分前后,台风“丹娜丝”在温州洞头沿海登陆。彼时,在该区大门镇防台风雨情微信群里,村干部正实时播报着当地最新的风雨动态。“我们坚持‘人防+技防’双保险机制,在技防同时,由村干部每小时实时播报现场情况,确保风险预警无死角、无盲区。”大门镇相关负责人说。
台风“丹娜丝”虽已登陆,但次生灾害防御的警报仍未解除。当日,温州全市共转移117875人。21时40分,风雨又逐渐加大,狂风裹挟着暴雨拍打窗户,洞头区防汛防台指挥中心内灯火如昼,电子屏上雨情水情数据实时滚动更新,键盘敲击声、电话铃声、对讲机呼叫声交织一起。一道道指令实时下达:各部门、街道(乡镇)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动态;加密山塘水库等重点地段巡查检查频次;加强应急准备工作,对物资进行再检查、设备再调试、力量再充实,确保关键时期能够调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从发出转移指令到人员全部转移到位,一年比一年快。”洞头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彭德金说,基于前期气象数据与路径模拟分析,此次台风极有可能正面袭击洞头,因此他们果断实施提级管控措施——在启动三级应急响应阶段即提前启动人员转移预案。截至7月7日16时,全区通过“网格化+数字化”双轨排查机制,累计转移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低洼地带等重点区域群众4908人,实现“应转尽转、不漏一人”。
外面风雨交加,洞头启用的11个安置点内却暖意融融。“吃宵夜啦!”22时左右,随着香气飘来,大门新城实验学校安置点志愿者搬来了多袋面包。大门镇副镇长刘强介绍,除了三餐,晚上还特意准备了夜宵。而安置点的“娱乐清单”同样丰富:室内篮球场上,年轻人挥汗投篮;电影放映区,不少人围在屏幕前观看经典影片;阅读角里,有人翻阅书本……“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细心与温情。”来自江西的郭珍风竖起大拇指。
23时45分前后,台风“丹娜丝”在瑞安沿海再次登陆。瑞安开放避灾安置场所419处。在位于塘下镇的新华中学教室内,原本摆放整齐的课桌椅被推至教室四周,腾出中央空地;讲台上,成箱的方便面、矿泉水和面包摞在一起;几十张应急地铺整齐铺开,淡蓝色的被褥在应急灯下显得格外柔和……学校教室成为附近建筑工地工人们临时的家。
温州的夜,风雨里有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