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话时说
潘璐璐
说起自动续费的那些“坑”,不少人都有切身体验——说好免费体验一周的会员,却在试用到期后被自动续费、无情扣款,等到扣款消息发过来时才猛然得知。
就笔者自己的体验来说,购买票务、充话费流量、开通软件会员等各种网上消费,自动续费的“坑”五花八门、遍布生活。笔者曾因着急下载一个图片素材,在付费时没注意自动勾选的自动续费,导致此后的几个月,尽管再未下载该网站的素材,却每个月被“偷摸”扣除十几元。
自动续费设立初衷本是为消费者提供便利,让有长期需求的用户以更实惠的价格购买服务,但如今却变味了,成为平台“杀熟”的利器。比如,开通时将自动续费设置为默认勾选,且字体颜色极淡、极小;扣费前不通知,或以极其隐蔽的方式提醒。等到用户发现了想要维权,必须“披荆斩棘”,找入口、找客服、提供扣费凭证,各种规则光是看一遍,消费者就已经“绕晕”了。笔者在网络上查询发现,去年3月,国家已经对自动续费服务公布过相关条例,然而相关“套路”还是屡禁不止,这背后有多种因素作祟。一方面,这是互联网平台较为简单的赚钱方式,保留老用户,拉长付费周期;另一方面,消费者尽管权益受损,但往往不愿为了几十块钱据理力争,而是选择默默“认栽”;再有,监管层面执行不力,让“自动续费”招数持续上演。
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平台应该爱惜自己的羽翼,让口碑成为最好的营销,更应该警惕“招黑”行为,以免被自己的行为“反噬”。有关部门也要拓展和深化相关业务,持续加强监管力度,健全消费维权机制,对违反规定的平台处以高额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严厉的举措,让违法者真正感到“肉疼”,形成更强的惩戒力、震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