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宁波 > 宁海

深耕民生沃土 厚植幸福根基

日期:2025-04-27来源:宁海人才招聘网作者:宁波天气预报15天查询百度

  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孤困儿童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入选国家级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省级“儿童福利+慈善”试点;

  推进茶院顺利完成撤乡设镇,“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典型经验在全省首批推广,通过浙江省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试点县评估;

  九如城宁海养老综合体入选“2024长三角旅居养老地”;

  慈善发展指数连续两年跻身全省前十……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荣誉背后,是宁海民政人用脚步丈量民需、以创新破解难题的生动实践。过去五年,宁海县民政系统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围绕“七优享”工程布局,创新打造“宁好”系列民生品牌,在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中书写温暖答卷。

构建全龄友好养老圈绘就“银发幸福”全景图

  早晨9点,跃龙街道塔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热闹非凡。78岁的李阿姨和邻居们正在做手指操,护理员小陈边示范边讲解:“这个动作能预防老年痴呆。”作为省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里每天接待百余人次,提供助餐、康复、精神慰藉等28项服务。

  “我们打造的是‘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县民政局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科负责人介绍,全县已建成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9个、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站370个,形成“中心辐射+站点延伸”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在跃龙街道塔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食堂面向“全龄”友好,提升社会参与度;在长街镇,流动“爱心车轮”定期为偏远村老人送餐上门。

  当居家养老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乐享晚年时,机构养老正以专业化服务为长者筑起品质生活港湾。走进九如城宁海养老综合体,医疗区、康复区、生活区无缝衔接。85岁的张爷爷刚做完理疗,正和社工下象棋:“这里医生护士随时能找,比住家里还安心。”作为长三角旅居养老基地,该机构今年还将完成全县首个“护理院”建设,引入专业医疗团队,开设老年科、康复科等特色科室,实现“小病不离床、大病不离园”。截至目前,全县在运营养老机构20家,床位5674张,每万名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达24.89人。

  “没想到除了养老金,我们还能有别的补贴可以领取。”月底,家住桃源街道的王大妈收到了高龄津贴到账的短信。“钱虽不算多,但都按时到账,根本不用操心,真是太周到了。”

  如今,全县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覆盖率已达100%。

  “以前总担心摔了碰了给儿女添负担,现在有了政府这份保障踏实多了。”近日,家住竹口社区的李大爷不慎在家中滑倒骨折住院,在医保报销之后还能获得政府为他购买意外伤害险的理赔。

  从高龄津贴到养老服务补贴,再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一项项切切实实的“政策礼包”变成了惠及老年人的“关爱红包”。

  不仅是意外伤害保险,李大爷同时还是我县适老化改造的受益者之一。李大爷通过适老化改造项目,将家中厕所改为智能马桶,并安装了感应小夜灯、扶手、防干烧煤气灶等一系列适老用品。

  去年以来,县民政局积极推动适老化改造工作,为500余户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筑牢“弱有所扶”防护墙

  当养老服务为银发群体造就温暖港湾的同时,社会救助体系正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晴空。

  “一卡通惠”项目,实现补贴发放“一网统管”,降低困难群众生活成本;“兴华善居”项目,累计帮助110户困难家庭实现居住环境改造;建立临时救助“一次审批、分阶段发放”机制,确保救助资金高效精准到位……县民政局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为困难群众撑起“保护伞”。

  近年来,县民政局通过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实时预警潜在风险,确保应保尽保。

  深化“助联体”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救助供需精准对接。嵌合运营慈善义站,联合慈善总会下属24家义工大队,向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群体提供免费休息场所和直饮水、微波炉等便民设施。联合公益社会组织每周开展不同类别公益服务,包括理发、义诊、心理咨询等。社区居民和志愿者通过参与防诈反诈、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即可将服务时长换算成积分,利用积分在助联体内换取生活物资和日用百货。

  如果说社会救助为困难群众兜住了生存底线,那么儿童福利体系则点亮了困境儿童的成长希望。

  在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心理老师正带领困境儿童做沙盘游戏。12岁的婷婷(化名)在日记中写道:“这里像家一样温暖,老师教我画出了心中的彩虹。”作为入选全国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的地区,宁海构建“政府主导+专业支撑+社会参与”的保护体系。

  在茶院镇,7岁的小齐收到装有书包文具的“开学大礼包”,这是县民政局联合党群同心圆平台完成的1000个“微心愿”之一;前童镇留守儿童小王通过未保中心暑期托管班,在社工辅导下走出心理阴霾,认识新朋友,这是我县推行的“物质+服务”双轨救助。

  聚焦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情感需求等突出问题,民政部门联合教育局选取流动儿童密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联合妇联爱心妈妈结对困境儿童,联合关工委举办假日课堂,联合团县委在县未保中心设立“家门口青少年宫”,开展“小小主持人”“DIY画画”等课程,推动师资下沉,让更多困境儿童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和活动资源。

  近年来,县民政局正以精准施策和创新服务,为困境儿童点亮成长明灯,让“幼有所养、弱有所扶”的民生承诺化作实实在在的幸福体验。正如困境儿童小丹在感谢信中所写:“我很感谢政府,在我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给予我帮助与支持。就如某处突来的阳光,让我无法用言语形容其中的美,但内心早已温暖澎湃。”

激发社会共治新动能,构建“多元善治”新格局

  民生保障如基石,社会治理似经纬。我县正以社会组织为纽带,编织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网络。县民政局坚持党建引领,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通过“三化”合力规范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优化流程、强化监管,实现社会组织重大活动及事项高效报备。

  县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获评省级示范点,培育省市品牌社会组织9家、领军人物21名。

  社会组织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地名服务则唤醒着乡土文化的基因密码。

  在茶院镇许家山村,游客扫描数字门牌二维码,村庄介绍、民宿预订、土特产购买等信息跃然屏上。“以前游客找不到路,现在只要扫一扫村口的二维码就可以精准导航到每家农户。”土特产售卖店经营者沈海宝说。

  作为“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宁海自主研发数字地名标志系统,集成政务服务、景区导引等12项功能。

  当地名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时,慈善事业正成为第三次分配的实践样板,为共同富裕注入温暖力量。

  “情暖夕阳”老年食堂项目、“康乃馨低保妇女两癌保险”……近年来,县民政局聚焦困难群众需求,为特定群体提供精准帮扶,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慈善事业发展新格局。通过健全慈善组织管理、优化参与机制、强化扶持激励、完善综合监管,引导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持续提升慈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引导本地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捐赠善款支持教育、医疗等公益项目。鼓励爱心人士设立基金会,长期支持慈善事业,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慈善氛围。

深耕服务改革责任田,擦亮“民生幸福”金品牌

  在社会服务领域,殡葬改革与婚俗革新正在缑乡大地书写着文明新篇。

  全县推行惠民殡葬政策,遗体接运、火化、骨灰寄存等7项基本服务全免费。同时,对选择海葬、骨灰入葬生态墓地等节地葬方式的市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倡导节地生态安葬、文明节俭治丧的新风尚。

  当殡葬改革让“逝有所安”更有温度时,婚俗改革正为“婚俗新风”注入文明内涵。

  “集体婚礼的形式很新颖,简简单单也不失浪漫和温情,很符合现在倡导的婚俗新理念。”在2024年七夕集体婚礼现场,新人小李说。近年来,县民政局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改革,依托“520”“七夕”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集体颁证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简约适度的婚俗文化。

  同时,不断优化婚姻登记服务,高质量做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聚焦婚姻家庭服务的关键问题,贯通“婚前、新婚、离婚”婚姻家庭生命周期,提供免费婚前辅导、法律咨询等服务,大力倡导积极婚恋婚育观,推进和谐婚姻家庭建设。

  从社会救助的暖心帮扶,到养老服务的贴心温度;从社会组织的共治力量,到地名文化的传承创新;从慈善事业的蓬勃生长,到婚殡服务的暖心变革……宁海民政事业正以“七优享”工程为笔,在共同富裕画卷上绘就民生幸福的生动图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