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甽镇大蔡村,一支由80余名村民组成的“金乡邻”义工服务队,正用“近邻模式”破解山区村空心化、老龄化治理难题。这支活跃在千年古村的志愿力量,通过助餐送餐、走访关怀、便民服务等常态化活动,不仅让全村1150位老人实现“养老不出村”的幸福愿景,更完成了服务主体从“干部主导”到“邻里互助”、服务方式从“单一帮扶”到“多元治理”的转型升级。
大蔡村常住人口中80%是60岁以上老人,面对山区村落特有的“用餐难、就医难、娱乐难”问题,2022年2月,由在外企业家捐资247万元改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正式启用。这个1100平方米的“养老综合体”不仅设有老年食堂、理发室等生活设施,更配备了舞蹈室、器乐室等文娱空间。而让它持续运转的“心脏”,正是村民自发组建的志愿服务体系。
“今天为别人服务,明天享受别人服务。”志愿者刘金秀道出了“金乡邻”服务队“代际循环”的核心逻辑。这支由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的队伍,建立了排班轮值制度,志愿者按照居住区域结对帮扶周边老人,实现送餐、保洁等服务“百米响应”。
志愿服务需要可持续的支撑。大蔡村创新设立乡村振兴公益基金,通过“捐本用息”模式已募集700余万元,其中资金捐赠511万余元,实物捐赠189万余元。基金收益定向用于养老服务站运营,形成“志愿接力+资金保障”的双轮驱动机制。
这种创新模式产生了显著的“乘数效应”,使养老服务的内涵不断丰富延伸。随着民族音乐队的组建、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常态化开展,老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菁英计划”助学项目则为乡村发展储备了后备力量;而与外部公益组织的深度合作,更引入了义诊、摄影等专业化服务。2023年,大蔡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成功获评宁波市AAA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服务的持续升级带来了更多社会认同。在今年3月荣获“宁波市志愿服务样板村”称号时,志愿者胡红飞的感言道出了全村心声:“这份荣誉是对我们守望相助村风民风的最好褒奖。”如今,大蔡村已构建起立体化的志愿服务网络,年均开展各类活动超200场次,通过“养老服务站+文化礼堂+实践站”的三维联动,让志愿精神渗透到乡村生活的每个角落。
从一袋冬瓜的爱心捐赠到百万级的公益基金,从“银发互助”到“全民志愿”,大蔡村用实践彰显“远亲不如近邻”的现代治理价值。正如老人们所说:“这里有的不仅是热饭热菜,更有暖心暖情的人间烟火。”这种“邻里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