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阿克苏5月20日电 (记者 王晨辉) 20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托乎拉乡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来自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省援疆科技特派员董伟仁带着当地农户开始第一批澳洲淡水龙虾虾苗投放。
这些虾苗长约5厘米,呈青褐色,有一对锋利的螯肢。进入环沟后,它们有的在水中畅游,有的进入人工巢穴休息。董伟仁介绍,这些龙虾苗除了吃饲料,还可以吃田间的杂草和虫子。同时,通过对环沟和稻田高低水位的控制,虾苗可进入环沟水底躲避高温,在脱壳期也能在环沟水底的人工巢穴里避险。
温宿县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西北部,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拥有得天独厚的淡水资源,是新疆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然而,目前温宿县水稻种植模式单一,如何提高稻田整体经济收益是当地产业援疆的重点工作之一。
“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已在多地得到应用。”董伟仁说,由于各地气候、环境不同,稻渔综合种养也有着不同的实现方式。他们根据温宿县水稻田的实际情况,经过1年多的研究和实验,确定了这种“稻虾共作”模式,即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淡水小龙虾,实现小龙虾和水稻互利共生。这种模式既能较大幅度提高水稻田种养经济效益,也能大幅降低水稻种植的农药使用量,提高水稻种植的生态效益。
澳州淡水龙虾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出肉率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这次投放的澳洲淡水龙虾预估在9月上市,每亩还能收获生态大米500公斤,亩产值可达4000元以上。与原有单一种植模式相比,水稻—澳洲淡水龙虾综合种养模式的稻田经济效益将提升三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