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开化5月20日电 (记者 赵璐洁 见习记者 汪文羽 共享联盟·开化 胡萍) “下闸!”20日15时42分,随着一声指令,闸门徐徐落下,开化水库下闸蓄水,这标志着全国第一座具备生态功能的水库工程经过3年多的建设,正式亮相。
开化百姓情牵这座水库已久。位于钱江源头的开化一直面临着“水多留不住、水好用不了、旱涝两成灾”的难题,建设开化水库是解题之法。水库投用后,将终结开化城镇居民饮用水从河道取水的历史,可保障全县90%以上居民的生活用水;同时,能将开化城区的防洪能力提升至50年一遇。
据了解,开化水库工程是国家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浙江大水网”的关键性节点工程,总投资45.54亿元,也是开化有史以来体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开化水库以创新的生态设计重新定义现代水利工程。“我们打造了‘鱼道+升鱼机+增殖放流站’三位一体的生态保护系统,在同类水利工程中尚属首创。”开化水库建设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地上鱼道和地下过鱼设施,为鱼类洄游打通路径;70米高的垂直升鱼机,相当于为鱼类建造的“电梯”;50亩的增殖放流站,重点保护开化鱼种和圆尾拟鲿等珍稀鱼种。这套系统预计每年可帮助21万尾鱼完成迁徙繁殖。
如今,85.5米高的大坝巍然屹立在此,一座以防洪、供水、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等功能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已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