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杭州

浙江为义务教育段学生开展正脊筛查,推进正脊行动 孩子们,挺直脊梁

日期:2025-05-21来源:杭州旅游作者:杭州公交线路查询

脊柱, 构成我们最基础的身体骨架,是人体这座“大厦”的核心支柱。它强大到能支撑起人体的所有重量, 却也在日积月累的细微损耗中悄然变形,而且尤其容易发生在青少年时期。

据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预防与控制委员会数据,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发生脊柱侧弯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并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在近期开展的浙江省30万中小学生的脊柱侧弯筛查中,这一疾病发生率为2%到3%。

2023年,我省将“为30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正脊筛查”列入民生实事项目,2025年,全省层面的筛查完成。杭州市入选为全国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试点地区;宁波市落地全国首个青少年脊柱侧弯综合防控基地,探索运动干预技术……浙江的“正脊行动”正在推进。

5月21日是“世界脊柱健康日”,我们聚焦脊柱侧弯——继肥胖症、近视之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第三大高发疾病,在浙江的实践中总结防控经验,守护未来的“脊梁”。

发病低龄化,小学生越来越多

立正弯腰,直至背部与地面平行;双臂伸直合掌,自然下垂逐渐置于双膝间……在杭州拱墅区的一所小学里,五年级学生圆圆(化名)正在进行前屈试验。

前屈试验通常用于脊柱侧弯的初筛。脊柱测量仪检测脊柱两边的肌肉高度,背部任何部位不对称均为前屈试验阳性,这提示脊柱发生变形的风险。最终诊断需经由X光检验,医学上普遍依据Cobb角——脊柱上侧弯的两个椎体间最大角度的夹角判定弯曲的程度,如果大于10度,即为脊柱侧弯。

和常人不一样,圆圆弯腰之后,肉眼可见出现了明显的背部不对称隆起,检验后Cobb角为43度,已经接近需手术干预的程度——“在脊柱侧弯的常规治疗方案中,小于10度时,就先定期观察;10至20度,需要加以干预、定期复诊;20至45度,需要用上支具配合定期复诊;如果大于45度,则需要手术治疗。”浙江省中医院推拿科主任杜红根说。

脊柱侧弯主要分为先天性脊柱侧弯和特发性脊柱侧弯,青少年最常见类型为特发性脊柱侧弯,约占所有脊柱侧弯的八九成。

2019年,宁波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普查。“全市73万学生的筛查工作完成后,我们发现超半数的孩子都存在高低肩、圆肩驼背等体态问题,其中,10%的孩子存在脊柱侧弯患病风险。”宁波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陈飚对比此前数据发现,发病逐渐变得低龄化——以前是初中生居多,现在小学生数量明显增多。

另一面,社会整体对于脊柱侧弯的认识却刚刚起步。

圆圆的家长告诉记者,之前孩子偶尔说腰背酸胀,他们没当回事,而且孩子穿着衣服时也难以察觉异常。“这阵子开始窜个子了,一下子就变得严重起来,让我们猝不及防。”

杜红根遇到过许多类似的患者,“在青少年的生长过程中,脊柱也在发育。”杜红根介绍,0到10岁和青春期是孩子发育最快的两个阶段,也是脊柱侧弯度数增长最快时期,对于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如果不进行干预,通常侧弯度数会每月增加1度左右。

特发性脊柱侧弯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病因尚不清晰,且发病过程相当隐匿”,杜红根说,更早地筛查和介入疗效更好,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防控手段。

抓住“时间窗口”尤其重要。杜红根解释,在临床表现方面,脊柱侧弯早期体态预警信号较为突出,例如,大多患者存在明显的高低肩现象、伴有不同程度的骨盆倾斜,这些体态异常往往是家长或老师最早发现的线索。

从2023年开始,浙江用两年时间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一次普查,此后建立相对固定的筛查机制。从2025年开始,每年定向抽取小学4年级、初中8年级的学生开展常态化筛查监测。

筛查机制的配套服务也在陆续完善——“省中小学生脊柱健康筛查应用”数字化平台上线后,筛查结果通过平台纳入学生健康档案管理,与“浙学码”实现“一码归集、动态监测”。今后,这一平台还将与医疗系统预约挂号功能对接,形成“初步筛查、干预建议、转诊咨询”的“一站式服务”。

12下一页全文阅读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