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传统产业内生裂变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举措》,提出力争到2027年,全省每年实施10亿元以上内生裂变项目100项以上,优势企业内生裂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机制初步完善。
传统产业是浙江工业的基本盘。1至5月,全省17个重点传统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增加值占全省比重55.6%。盈利能力持续修复,17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实现规上工业利润总额1032.7亿元,同比增长0.9%,泵阀轴承、汽车零部件和橡胶塑料制品等7个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高于全省传统制造业平均水平。
“推进优势企业内生裂变,就是要寻找和培育新的动能来破解技术瓶颈、资源约束、环境压力等挑战,推动更多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在新赛道上迸发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推进优势企业内生裂变是浙江工业稳增长、集群提能级的关键路径。
浙江振石投资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引入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提升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报喜鸟打造灯塔工厂,通过搭建AI算法驱动的智能系统,对客户订单进行深度解析……当下,传统产业正通过改造提升来“强筋骨”。1至5月,全省17个重点传统制造业重大投资项目和技改投资项目分别完成投资551.6亿元、518.4亿元,占全省制造业重大项目投资、技改项目的比重分别为49.2%、56.1%,改造提升有序推进。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若干举措》明确提出,深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推进传统产业数智化改造。如加快推进企业数据安全防护及数据治理,高质量提升企业数据管理与应用能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进大模型、先进计算深度赋能优势企业内生裂变,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未来工厂;传统产业领域每年实施制造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300项等。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创新,浙江传统企业的这一意识正在强化。1至5月,全省17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完成规上研发费用812.3亿元,同比增长5.2%,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85%。其中,有色金属加工、泵阀轴承、农副食品加工等9个行业发展力度颇大,研发费用增速高于全省传统制造业平均水平。今后,浙江将鼓励企业加快新投项目、新增业务板块或新设公司,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推动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实现转型裂变、增值裂变、创新裂变和链式裂变。
《若干举措》还提出,聚焦传统产业细分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浙江将加快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打造一批民营经济总部领军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与此同时健全“科技型和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梯队,分级建库、分类指导、分企提升,不断强化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