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绿色金融发展成果显著,今年一季度,全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4.26万亿元,全国占比约10%,近三年年均增长39.7%,为全国金融信用环境最佳区域之一。这是记者日前在湖州召开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交流会上了解到的情况。
当前,绿色金融正成为世界各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率先实践地,多年来,浙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尤其是以湖州、衢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突破口,在绿色金融地方立法、打造数字化基础设施、构建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浙江方案和浙江经验,有力促进了绿色金融与经济低碳转型的良性互动。
制度创新,探路先行。浙江先后出台全国首部绿色金融地方立法、发布首个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以及银行业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指南,首创纺织行业转型活动目录,制定15项省级绿色金融团体标准,为全国建章立制提供了浙江智慧。
数字赋能,引领示范。浙江牵头建设长三角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推动湖州构建数字绿金体系,衢州首创碳账户金融数字系统,助力金融智能识别、企业智能减碳、政府智能治碳,在数字化赋能绿色金融领域树立了全国标杆。
模式创新,服务实体。浙江设立绿色专营机构110余家,创新推广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贷模式,成功落地VEP绿企贷、ESG保险、深租双险联保(音译)等多项全国首创案例,相关经验在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会议上交流推广,为全国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先行样本。
本次活动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湖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金融学会主办。当天现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银行机构总部负责人,还围绕绿色金融改革,从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产品创新与科技赋能、国际合作和绿色治理等方面介绍了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