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宁波 > 宁海

体育中考分数权重拉高是素质教育改革,还是新的应试困境?

日期:2025-05-19来源:宁海48岁骑车女子被雷电击作者:宁波大学

  记者曹维燕

  近年来,全国多地陆续提高体育在中考中的分数权重,部分省份甚至将体育分值提升至与语文、数学等主科相当。这一政策的本意是强化青少年体质健康,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这是否真正回归了体育教育的本质,还是将“强身健体”异化为另一种应试负担?

  “你的体育是数学老师教的。”这句流传在学生中的玩笑话,折射出体育课在中小学校园中的边缘地位。几乎所有学生都在体育课时听老师讲过语文课文、分析过数学试卷、对过英语答案,体育常常是被忽视的学科。“主科挤占体育课”的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学生体质下滑、近视率攀升、肥胖率增加等问题日益凸显,促使教育部门将体育纳入中考核心评价体系,倒逼学校、家长和学生重视体育锻炼。2020年开始,云南省率先将体育中考分值提高到100分,与“语数外”同分;北京、上海等地也逐步增加体育考试项目和权重。从这一角度看,政策确实扭转了“唯文化课”的固有导向,体现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决心。

  不过不少家长和学生也对此感到焦虑。为了应对体育中考,许多学校开始“突击训练”——原本应该充满乐趣的篮球、游泳等项目,变成了机械化的重复练习;体育课外培训班迅速兴起,甚至出现“体能私教”按小时收费的现象。有家长吐槽:“以前孩子熬夜做题,现在熬夜练跳绳。”与此同时,一些身体条件较弱或先天运动能力不足的学生,可能因体育成绩拖累总分,反而加剧了升学压力。

  这种“应试体育”的苗头,与政策初衷背道而驰。体育教育的本质应是培养运动兴趣、增强体质,而非追求标准化测试的高分。若仅以分数衡量效果,可能让体育中考又成了另一条应试的赛道,如何避免体育中考陷入新的应试困境值得思考。

  笔者觉得优化评价体系很重要。如在体育考试项目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如视力、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的赋分由原来的横向比较赋分,变为学生自身纵向比较赋分,简单说学生通过努力锻炼,如果相关指标变好就可以得到相应分值。同时,体育考试应兼顾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例如将日常参与、运动习惯纳入考核,而非仅凭一次测试定分数。体育考试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爱上运动,而非被动“刷分”。唯有让体育回归“热爱”的初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