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柿互动讯 随着浙江首个“考古博物馆”的正式开馆,“星斗 —— 古国时代的中国”展览在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临展厅正式开展。
展览由杭州市临平区文物局指导,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杭州市临平博物馆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支持,集结18家参展单位的202组214件珍贵文物,为你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中华文明起源探索之旅。
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8月15日。
展览名称“星斗”源于苏秉琦先生“中国文明的起源,恰似满天星斗”的观点。
在距今5800至3800年前的“古国时代”,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明如繁星般闪耀,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发展演进,共同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展览分为“泥火幻化——陶器:大地与先民的交响”“天工玉礼—— 玉器:天人之间的对话”“光耀吉金——青铜器:王朝时代的号角”三个单元,通过这些展出的精美文物,观众能直观感受当时各区域文明的魅力与特色,以及它们之间的交流融合。
陶器单元是此次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展示了各地彩陶、黑陶、白陶等的独特风采。仰韶文化彩陶无疑是这一单元的焦点之一,以鱼纹、花卉纹等纹饰闻名遐迩。其中,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五鱼纹彩陶盆,不仅是实用的生活器具,更在“瓮棺葬”葬俗中承载着特殊意义。马家窑文化彩陶将史前彩陶文化推向顶峰,如甘肃省博物馆藏的内彩旋纹双耳彩陶盆,其满彩且通体绘有旋纹,蕴含着先民对宇宙和生命循环往复的思考。崧泽文化陶器风格灵动,塔形陶壶、兽面陶壶、鹰首陶壶、三足鸟形陶盉等器物,展现出当时高超的制陶工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良渚文化黑陶制作精美且承载着礼制内涵,浙江余杭卞家山遗址出土的黑陶豆,其简约而神秘的风格,反映出当时社会分工的细化与等级制度的形成。此外,陶器在古国时代还与礼制紧密相连,从仰韶文化的宴饮、祭祀礼仪,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石峁文化、二里头文化中体现的等级制度,陶器成为中华文明礼制传统的重要源头。
玉器单元同样亮点纷呈,呈现了距今5800年前到3800年前古国时代的玉文化发展脉络。红山文化玉器以玉箍形器、玉龙等为代表,是史前北方玉器中心,体现了对神灵与祖先的崇拜。良渚文化玉器达到史前玉文化的巅峰,玉琮表面的神人兽面纹神徽,是良渚玉器的灵魂,象征着王权神授。后石家河文化玉器融合多元因素,造型独特,如玉鹰、玉虎、玉蛙、玉蝉等器物,展现了先民宗教信仰中的神秘色彩。到了古国时代晚期,山东龙山文化、石峁文化、齐家文化等孕育出各具特色的玉文化,二里头文化则整合四方玉礼器体系,开启王朝时代的玉器制度。
青铜器单元展示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历程。新石器时代晚期,铜器开始出现,齐家文化、陶寺文化遗址出土的早期铜器,如柳叶形铜刀、铜锥、铜环等,虽器型简单,但为夏商青铜文明奠定了基础。二里头文化时期,青铜礼器群的出现标志着青铜时代的成熟,其复合陶范铸造法推动了青铜工艺的发展,青铜礼器也成为体现贵族等级、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造型独特,与中原文化相互交流影响,展现了青铜时代中国青铜艺术的高度成就。此次展出的青铜人面具、青铜人头像、铜眼形器等器物,以其独特的造型,吸引着观众探索古蜀文明的奥秘。
这次展览不仅是一次文物的展示,更是对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深度探索。展览期间,博物馆还将举办系列学术讲座和教育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解读古国时代的历史文化,让观众更好地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星斗 —— 古国时代的中国”展览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