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浙江 > 杭州

政已阅丨人民日报点赞的杭州“公物仓”,是个什么仓?

日期:2025-07-06来源:杭州联合银行作者:杭州二手房

7月3日,《人民日报》专门刊文,点赞了杭州的一个仓库——公物仓。

公物仓是干什么的?

文章用了三个生动的案例来说明——

通过公物仓,亚运会场馆的显示屏,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实现“再就业”;一批旧办公家具周转至体育场,为一项赛事节约资金14万余元;闲置的电脑和消毒柜被快速安排打包,经过资产捐赠审批送往灾区学校……

经过公物仓的流转,许多原本“吃灰”的闲置公物,又有了用武之地。

按照2022年实施的国家标准《机关事务管理术语》的界定,公物仓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闲置、处置、超标准配置的资产以及经批准组建的临时机构、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批量集中采购购置的储备资产及罚没资产等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处置的运作平台”。

简单来说,公物仓就像各行政事业单位共享的“二手仓库”,通过它的调剂,特定资产在不同单位之间流转、再利用,避免资产闲置、重复购置,从而降低机关运行成本,让公共支出更多花在刀刃上。

对公物仓这个概念,人们还比较陌生。其实,在行政事业单位,这项以节约为目的探索,早已有之。

1996年,深圳市设立全国第一家公物仓。此后,多地开展实践探索,初步建立起不同模式的公物仓管理制度框架和操作规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公物仓发展也逐渐提速。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提出优化办公家具、办公设备等资产的配置和使用,通过调剂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中央层面出台的一系列规范,为公物仓建设提供了良好制度环境。

与此同时,全国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创新构建现代公物仓体系。各地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牵头或配合建设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一些地区有序推进同域或全省(市)资产调剂共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2022年至2023年,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10个中央部门和33家地方单位开展公物仓创新试点。其中,浙江是全国范围内探索公物仓建设和数字化较早的省份之一,杭州和台州分别承担了公物仓全域推进、公物仓信息平台建设创新试点任务。

如今,为什么建设公物仓这项工作又被央媒划重点?

人们自然会想到:当下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因为厉行勤俭节约,正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内容。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对机关事务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上做表率。公物仓的探索与发展,正是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体现。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全国公物仓应用服务平台已覆盖80多家中央部门及其所属1.8万余家单位,以及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盘活资产36.30万件,节约资金20.72亿元。

“如今的公物仓,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义上的仓库,而是一套整合线上、线下的完整体系。”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已阅君。

在杭州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实体仓,各类资产妥善整齐地码放在仓储区域。而在办公区,工作人员会在线上审批各个单位发来的业务申请。办公区的大屏幕实时显示着该公物仓的仓储详情,还能在上面实现在线调剂、周转等业务“一网通办”。

这位负责人介绍,有些物资会在经过调用后重新安置回仓库,等待着下一次“召唤”。有些物资出现损坏,则会被移动到修理区,待工作人员或专业机构修补后,就可以再次投入使用。

目前,杭州全市域已建起联动公物仓体系,1个市级主仓为核心、13个区县(市)分仓协同、多部门共享共用,推动通用资产“循环利用”。自运行以来,已累计节约购置经费7600多万元。

在公物仓的另一个试点台州市,在虚拟公物仓的加持下,实体公物仓的管理进一步简化。借助电子标签、物联网等技术,公物仓管理业务不仅可以“掌上办”,还可以实现资产信息“一键查询”。

“需求方只需在平台上输入资产名称、规格等信息,即可查看库存中相匹配实物图像、尺寸、新旧程度等基本情况,使用单位可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并申请调剂使用等。”台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放眼全省,各地对公物仓的探索也各有特点,正稳步推进。如温州在公物仓基础上成立全省首个市级“公益仓”,由财政部门联合市红十字会、慈善总会,进一步打通“沉睡”行政事业资产向社会捐赠的通道。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与传统,正在更多公物仓式机关事务改革进程中,得到传承发展,不断落到实处。

0相关评论